<pre id="9fdff"></pre><pre id="9fdff"></pre>

    <noframes id="9fdff"><pre id="9fdff"><ruby id="9fdff"></ruby></pre>

    <pre id="9fdff"><pre id="9fdff"><ruby id="9fdff"></ruby></pre></pre>

    <track id="9fdff"></track>
     
    放射性強度用什么表示?
    作者:  2012-12-06 10:23:14
    加入收藏
     

      一個放射源強度的大小通常不用體積或質量的大小來衡量,而使用放射性活度來表示。一個放射源在單位時間內發生衰變的原子核數稱為它的放射性活度。在1975年國際計量大會上,規定了放射性活度的國際單位是秒的倒數(s-1),叫貝可勒爾(Becquerel),簡稱貝可,符號Bq,1Bq就是放射性物質在1秒鐘內有1個原子核發生衰變。歷史上曾用居里(Ci)表示放射性活度的大小,它與貝可的關系為1Ci=3.7×1010Bq。一般放射源質量或體積都不大,但所含有的放射性物質的活度卻可以很大。
      為了衡量物質中放射性的多少,我們用單位質量物質中的放射性活度來衡量,稱為活度濃度,對于固體,其單位為每千克貝可(Bq/kg);對于液體或氣體,其單位為每升貝可或每立方米貝可(Bq/L或Bq/m3)。與放射源不同,人們周圍水、空氣、房屋、土壤與巖石等物質,其中存在的天然放射性物質活度濃度都很小。對于這些天然存在于我們周圍環境中的放射性,稱為天然本底水平。為了控制人為活動(如核設施、核技術利用、伴生放射性礦開發利用等)對環境造成放射性污染,國家對排入環境的放射性物質都有明確的嚴格限制。
        

    本文被閱讀2593次
     
    上一篇:暫無上篇
    下一篇:常用的輻射量和單位?
     
       
     
    友情鏈接:環境保護部(國家核安全局) | 環保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 | 環保部輻射環境監測技術中心
    技術支持:南京希迪麥德軟件有限公司 版權及免責聲明      運行維護單位:江蘇省輻射防護協會      蘇ICP備15037112號
    歡迎登錄核與輻射安全公眾溝通多媒體信息平臺,您是第5348223位瀏覽者!
    Produced By 南京希迪麥德軟件有限公司